【聯合報/蘇詠智】
好萊塢浪漫喜劇片曾經在台灣有過非常風光的票房佳績,最具代表性的銀幕情侶檔中,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都具備「鄰家」親切特質,格外贏得觀眾喜愛,兩人3度主演的「跳火山的人」、「西雅圖夜未眠」、「電子情書」,台灣票房走勢是一路往上,尤其「電子情書」不但將同檔轟動全台的日本恐怖片「七夜怪談」壓下,也風光打進全台年度外片賣座榜Top 10,比不少特效動作片都熱賣。
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會成為銀幕情侶組合,其實也是意外,最早女編劇諾拉艾芙蓉的作品「當哈利碰上莎莉」籌拍時,湯姆漢克斯認為劇本的分量太輕,不過是插科打諢而已,沒有接下男主角,結果梅格萊恩等待半天,等到比利克里斯托點頭接演,片子上映後出奇大賣,湯姆漢克斯發現自己看走眼,但比利克里斯托也沒有再和梅格萊恩繼續攜手下去,梅格下一部片就換成與湯姆漢克斯搭檔合演「跳火山的人」。
「跳火山的人」雖然是「發暈」金獎編劇約翰派屈克山利編導,卻讓影評人抱怨浪費一個還算有潛力的題材,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的第一次攜手並沒有亮眼成績。說也奇怪,湯姆、梅格之後兩年多各自有新的銀幕搭檔,卻都沒有賣出好成績,終於諾拉艾芙蓉完成「西雅圖夜未眠」的劇本,原本考慮過丹尼斯奎德、茱莉亞羅勃茲等扮演男女主角,繞了一大圈之後,促成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第2度合作,有趣的是,兩人直到片子快結束才真的有對手戲,搭檔地有點勉強,然而片子的票房竟比「跳火山的人」多出3倍多,也讓他們終於成為通過賣座考驗的黃金銀幕情侶檔。
於是到了數年後的「電子情書」,諾拉艾芙蓉在籌備之初就沒換過男女主角人選,各方也都期待「西雅圖夜未眠」鐵3角再攜手,諾拉向來喜愛用經典老片為新作加持,「當哈利碰上莎莉」中有「北非諜影」,「西雅圖夜未眠」有「金玉盟」,「電子情書」中不只有「教父」,全片主要設定、發展都脫胎自匈牙利劇作家米克羅斯拉斯洛在1937年於布達佩斯劇院首演的腳本「香水店」,兩年多後由德國裔名導劉別謙改編成了電影「小店鴛鴦」,在抗戰時期的「孤島」上海曾經上映,至今已被視為好萊塢經典文藝片。
「小店鴛鴦」描述兩個在禮品店工作的男女,互相不滿意對方,但意外成為筆友、在不知道對方真實身分下,反而能夠敞開心扉,發展出戀情。20世紀末,已經沒有多少人真的還在用筆寫信,更甭提傳統的「交筆友」,諾拉艾芙蓉把背景從大蕭條前的布達佩斯搬到當代紐約,男女主角各自成了連鎖大書店、傳統書店的經營者,彼此之間的不對盤更多是因為企業大鯨魚要吞併小蝦米的趨勢變遷,賦予較多的社會意義。男女主角不再寫實體信,而是透過電子郵件來傳情,女主角請教神秘的網友如何擺脫職場上的困境,卻沒料到那個拿「教父」台詞鼓舞她、給她力量的網友正是自己倒胃口的連鎖大書店高層。
上一回在「西雅圖夜未眠」中,湯姆漢克斯的鰥夫深情、難忘已故亡妻,形象非常討喜,反而梅格萊恩扮演的勇敢追愛女記者,較無明顯特出之處,「電子情書」彼此剛好倒過來,梅格的小書店老闆親切、甜美又可人,湯姆漢克斯的角色倒是心機有點重,不無狡猾的手段,就沒有梅格那麼得人疼。這一次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的對手戲非常多,搭配紐約怡人的風光,幽默逗趣的對白,卡洛爾金獻唱的動聽插曲「Anyone At All」,成為一部絕佳約會電影。
「電子情書」美國排在年底將近耶誕大檔時上映,台灣因為跨年、春節等大檔都已經被一堆特效強片佔據,只好等到隔年的3月底春假檔上映,不過台灣觀眾喜愛湯姆配梅格,片商很輕鬆談到了西片幾家龍頭院線,氣勢如虎添翼,如願開出票房大紅盤,賣座一路開高走高,創下令人眼紅的佳績。
梅格萊恩曾是紅極一時的「美國甜心」,曾經有機會與老公丹尼斯奎德過境台灣轉赴新加坡,當時機場記者趕忙拍攝、想要訪問,她卻露出和銀幕上的甜美完全180度距離的嚴肅表情,令各方驚覺「假戲畢竟不是真實人生」。甜心型的女星最怕形象破壞,無法繼續在銀幕上裝可愛,梅格萊恩就在千禧年捲入與羅素克洛合作拍片傳緋聞事件後,影壇氣勢即重挫,隨後試圖轉型也不成功,又被傳整形失敗、五官巨變,她也愈來愈難搶到大片重要角色,反而丹尼斯奎德在離婚後一度接連演出「明天過後」等票房巨片,出過一陣子鋒頭。
今年逢「當哈利碰上莎莉」在美國上映滿30周年,比利克里斯托與梅格萊恩再度聚首,不少網友感嘆當年的甜姐兒已經不見蹤跡,現在的梅格再也回不去。台灣則是「電子情書」上映滿20周年的紀念,好萊塢文藝喜劇亦有許久沒打進台灣年度票房Top 10,不知哪一對俊男美女的組合能夠刺激台灣影迷進戲院捧場的興趣?
基本資料
成立時間 | 民國75年06月27日 |
---|---|
面積(公頃) | 86.40 |
地理位置(範圍) | 大武事業區第39林班 |
管理機關 |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 |
類型 | 國定自然地景 |
符合之指定基準 | 基因保存永久觀察、教育及科學研究價值 |
主要保護對象 | 臺灣穗花杉 |
成立緣起
本區屬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大武事業區第39林班,民國62年管理處人員於此區域進行林相變更與材積調查時,發現此一稀有樹種—臺灣穗花杉,管理處為了避免破壞此樹種的生態環境,將附近將近百公頃的林班完整的保存下來。民國69年本區奉淮設立「臺灣穗花杉自然保護區」。民國75年6月農委會正式公告為「大武事業區臺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」,在民國77年9月公告臺灣穗花杉為「珍貴稀有植物」,予以保護。地理位置
本區位於臺東縣達仁鄉境內,在中央山脈南段大漢山東南面山坡的大武溪上遊,鄰近浸水營,即臺東林區管理處轄管大武事業區第39林班,本地區林木除臺灣穗花杉為裸子植物外,其餘皆為被子植物闊葉樹林,為一保持良好之原生林,全區面積86.4%公頃,海拔高由900~1500公尺間,地形陡峻,位處中央山脈南段之大漢山東南面山坡大武溪上遊,屬大武山集水區範圍,一般都由屏東縣水底寮進入,沿大漢林道經浸水營,於大漢林道23公裏處,循人行步道,步行4公裏,可達本保留區。環境概述
本區地質由中新世中期之砂岩與頁岩組成,土壤屬棕色森林土,屬於茶茶牙賴溪上遊集水區,年均溫16℃,最冷月月均溫10℃,最暖月均溫為20℃。年雨量約為2,500~3,000毫米,其降雨多集中在夏季,冬季東北季風亦帶來少許雨量,因此全年無乾季發生;氣候溫暖而潮濕,植物種類繁多,尤其是地被植物方面尤為豐富;海拔高度:900~1,500公尺,目前全區共紀錄有354種植物,分屬98科229屬,植物相主要有:豬腳楠--長尾柯--昆欄樹型,黃杞-瓊楠-小西瓜楠型,臺灣愷木--假赤楠--日本楨楠型;穗花杉是該保護區內僅見的針葉樹種,即處在上述三植物社會的第二樹冠層,呈中優勢度生長,胸高直徑最大者有36公分。由當地臺灣穗花杉之直徑級來分析其族群構造,顯示此植物更新良好,如無人為幹擾,則可維持族群安定。本區及周邊區域,由於樹冠層濃密,形成一個相當良好的隔絕層,使得樹林下層能夠維持穩定的微氣候條件,提供臺灣穗花杉一處良好的生憩場所。同時,除了少量的步道和山澗為裸露的石礫地形外,區內大多被茂密的地被、灌叢所遮蔽,或為厚實的枯枝落葉覆蓋,再加上不時可見的站木和倒臥的枯木,均提供了各類野生動物極佳的棲息場所。
生物資源
本區屬於亞熱帶闊葉林型,植物種類繁多,以天然闊葉林為主,地被植物方面尤為豐富。植物社會依海拔高度之不同,分為3型,包括:豬腳楠—長尾栲—昆欄樹型植物社會、黃杞—瓊楠—小西氏楠型植物社會及臺灣榿木—假赤楊—日本楨楠型植物社會;臺灣穗花杉是本保留區內唯一的針葉樹種,處在上述3種植物社會的第二樹冠層,胸高直徑最大者達36公分。利用臺灣穗花杉之直徑級,分析其族群結構,顯示臺灣穗花杉的更新良好,如果沒有人為的幹擾,短期內可以維持族群穩定。本區除了臺灣穗花杉之外,銀脈爵床,南洋桫欏,姬荷包蕨等亦為臺灣稀有植物,亟應加強保育。臺灣穗花杉 (Amentotaxus formosana Li) 為臺灣特有種,根據國內外學術界調查研究證實,臺灣自中新世紀起,就出現臺灣穗花杉的化石花粉,是為1種活化石植物,目前本屬植物在全世界僅剩下3種,其中2種產在大陸,另1種即是本種,3種植物的生育範圍都非常狹窄。
在植物分類學上屬穗花杉科穗花杉屬的裸子植物,為常綠小喬木,高可達10公尺,葉呈鐮刀狀,長約5~3公分,葉對生,葉緣反捲,背面具二條白色氣孔帶,花雄雄異株,雄花多數懸垂如穗,集成葇荑花序,雌雄花於每年3、4月間同時開花,毬果於6、7月間成熟,種實橢圓形,具長柄,外面色有一層紅色假種皮,成熟時轉為暗紫色,具甜味,是鳥類及松鼠類噬食的植物。本種屬文資法公告之11種珍貴稀有植物之一種,產於臺灣南部之大漢山及姑仔崙山一帶,分佈於海拔1,100~1,500公尺左右,性喜潮濕溫暖之山坡及谷地,數量稀少,本區中已完成列冊保護者有1,300多株,除本區集中分佈外,南大武山東麓及屏東楓港裏龍山區亦有發現,但以本處之族群構造及更新狀況最為良好。
由於本區樹冠層濃密,形成一相當良好的隔絕層,使得林木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候條件,除了所佔比例很小的步道和山澗為裸露的石礫地形外,區內其餘地帶或為茂密的地被,灌叢所遮蔽,或為厚實的枯枝落葉層覆蓋,再加上不時可見的站立和倒臥之枯木,均提供了極佳的各類野生動物棲息場所,據調查至少有60種鳥類、19種哺乳類、4種兩生類、12種爬蟲類、29種蝴蝶類,其中屬珍貴稀有或瀕臨絕種的有熊鷹、黃喉貂、麝香貓及百步蛇等。
保育現況
本區設立於民國70年,於75年6月間依文資法公告為自然保留區,現由臺東林區管理處轄屬大武工作站執行全區之保育巡邏任務,並已完成該區臺灣穗花杉之每木調查、掛牌及編號追蹤保護工作,目前列冊保護者有627株,管理上宜加強其生態觀察及遺傳基因之研究,以獲得具體之資訊來經營本保留區,使此稀有物種不致於滅絕。本保留區巳完成臺灣穗花杉每木調查,每株樹木編號和掛牌,進行追蹤保護,林務局也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生物資源調查。區內設有告示牌,但是沒有管制站控制車輛及人員出入,因此民眾可以隨意進出本區。管理單位有專人巡邏,但是次數並不頻繁,無法發揮管理維護的效果。
由於大武林道和大漢林道分別由東西兩側貫穿本區,而林道兩旁就是臺灣穗花杉的生育地,再加上沒有管制站,以控制車輛及人員出入,有狩獵和盜採林木的壓力。